【養老網 養老機構】摘要:北京市在2015年年底發布的《北京市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提出了“9064”養老服務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在這樣的養老模式下,開發商及一些運營機構探索了多種養老地產的開發運營模式。
重陽將至,老年人相關的話題又上了熱搜。根據《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北京市當前正處于中度老齡化時期。北京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萬,占常住人口總數的15.7%,預計到2020年,全市常住老年人口將超過400萬,老年人口比例為24.7%。迅速增長的老年人口數量為相關老年產業提供了大量需求,開發商宣布進軍養老地產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不過,《廣廈時代》調查發現,雖然眾多開發商在北京進行了養老地產的拓展,但實際落地見到成果的主要還是以養老公寓為主的機構養老,而這些由開發商或建設或改造的項目,基本都處于養老機構的金字塔尖,尚難惠及大部分老年人。
老齡化時期已來
養老地產需求旺盛
“老齡化社會”,已成為近些年出現率居高不下的詞匯,但很少有人有明確的概念,身邊到底有多少老年人?
2016年發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中指出,北京市當前正處于中度老齡化時期。北京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萬,占常住人口總數的15.7%。平均每天凈增500余名60歲以上老年人,凈增120余名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預計到2020年,全市戶籍老年人口將超過380萬,常住老年人口將超過400萬。城六區占全市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二,老年人口比例為24.7%。也就是說:北京每4人中有1位老年人,這其中包括15萬部分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還有約16萬失智的老人。
龐大的老年人口數量背后蘊含的是巨大的商機,而能分走其中很大一部分蛋糕的就是眾多開發商都看好的養老地產。
《廣廈時代》調查了解中發現,很多老人雖然在情感上還沒有完全接受,但對于自己養老的規劃,已經轉向了專業的養老機構,而這些機構的設施、服務、價格都是他們非常關心的話題。而且,為自己進行養老規劃的年紀也在提前,很多人五十歲左右,就已經開始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
需求不斷增長,開發商也看中這一商機。大概十年前,就陸續有開發商將養老作為企業戰略發展版圖中的一部分,擁有較高消費能力的北京也成為一些開發商進軍養老地產試點的第一站。遠洋、萬科、金隅、首開等品牌開發商都在北京進行了養老業務的試水。